談英國喇叭

家用音響系統, 訊源、音響、家庭劇院、音響觀念等音響系統討論專區。

談英國喇叭

文章阿毛 發表於 週五 2月 02, 2001 2:51 pm

講到B&W
就順便貼一篇講英國喇叭的
順便再說一句
B&W真的不值得買


英國揚聲器名牌逐一褒貶
作者:關乃炘 (轉載自膽藝軒網站http://www.hifitube.com/)

為使發燒友易於概覽英國主要音箱廠的面貌,下面歷數各著名品牌的簡要發展史和代表作,品評其優劣得失,並無諱言。一家之見,偏頗在所難免,尚希各有關人士見諒!

英國音箱
AE:此乃英國音箱中之異數,聲底非常特別。創業之作是AE-1。在英國音箱中,首創採用金屬音盆中低音單元。動態強勁,瞬變快如閃電,沖擊力驚人。聽流行曲,聽搖滾樂、New Age、電影音樂……,小小的箱體音場廣闊無邊,鼓聲、鈸聲真實無比。若有人懷疑英國音箱的爆棚能力,讓他聽一回AE,定會啞口無言。然而,聽古典音樂就隻算不過不失,弦樂、人聲略帶金屬味,不像正統“英國聲”。AE-1不算難推,配膽機可以中和一些缺點,增加些感性色彩。原本箱體噴塗處理,很專業化。後出過玫瑰木版本,對音色的溫暖度有一定改善。其原配腳架質素極佳,為重型鑄造結構,價雖昂,但必不可少。後來出過加大尺寸雙低音的AE-2,三路分音的AE-3,不流行。近年設計者Phil Jones走去美國創立Platinum再闖天下,AE則漸走平價路線,例如AE-100。

ATC:另一間發源於專業錄音室,而今名滿天下的英國極品監聽箱。設計者Billy Woodman的基本設計哲學凝聚在那隻世上最好最貴的中音單元上:即是說,ATC喇叭以“單隻中音單元涵誧嗾膉五粥洁A表現人聲、弦樂器基音,上接高音單元補泛音,下接低音單元親底”為其基礎設計。這隻中音單元乃B. Woodman畢生得意之作,結構復雜。從實物剖面看,不僅磁鋼碩大無朋,而且音圈同樣巨大。強磁力利於高靈敏度,快瞬變,大音圈可承受巨大必v,實現大動態。更為特殊的是,在音圈與周邊支架間,採用了上下兩層彈性支撐片,我推測是為了改善大動態時的線性。為了堅持要生產這隻不符合經濟原則的中音單元,當年B. Woodman竟與老板鬧翻,辭去Goodmans公司總工程師的職位,出來自己單幹,以承接訂造錄音室監聽喇叭系統為生,由此可見Woodman對自己理想的執?。時至今日,ATC為高級專業界訂造監聽喇叭,還是該廠的正業。Woodman敢在強手如林的英國專業界獨闖天下,靠得是針對“BBC箱”動態弱、速度慢、箱聲染色大等固有弱點進行的徹底改善。以高質素中音單元為核心,三路有源電子分音,多路巧顒褐X單元 ,厚重堅實的音箱箱體,當然最重要的還是B. Woodman金耳校聲,英國現代監聽箱的新準則-----ATC於焉面世。ATC中音質感、實體感天下無敵,音色準繩純凈無染,低頻快而準,動態線性毫無壓縮,強勁的程度休說英國音箱無人可比,便是美國音箱中的佼佼者,也罕其匹。現今發燒友愛用ATC聽爆棚古典,其實它最大的長處,是可以重播“殺死人”般嘈吵的重金屬音樂、硬搖滾而照樣氣定神閒!英國流行音樂成就之高,舉世公認,那些精奇古怪之作,錄音工作又非常考究,除了ATC,哪種喇叭可以承擔?ATC邁向民用市場,倒反而是香港發燒界尤其是雜志和代理的民Z,其中《發燒音響》陳老編厥它黹間C為面向家用,ATC先是將它的100和50施以包裝,改貼精致木皮。然後又打破慣例,設計兩路書架箱20、20T、10。當然,ATC重視中音濃密的傳統不變,B. Woodman特為設計了獨家泡制的重型中低音單元,碩大的盆罩恰似中音球頂的再現。發燒友在家中用ATC箱,須要明了它的特點,方能將其發揮至最佳:1.ATC是專業監聽箱,設計目標是音色、質感忠實無比,動態比例毫無壓縮(聲音小就真小,大就真大,沒有像“BBC箱”式的暗中渲染來補償)。在錄音工作中,“忠實還原”是至高無上的原則,但移在家用,卻使聽慣BBC箱的發燒友,感到ATC“小音量不過癮,沒精神 ,開大聲才好,才過癮”的感覺。要準確還是要好聽,用家自己要先想明白。2.ATC箱效率甚低,難推。這是因為它原是按電子分音多路巧顒褐X設計的,在錄音室裡天天用大音量摧殘,“效率低”不是缺點,反倒對減少失真,增加耐受必v大有好處,但這個傳統帶到它的兩路分音家用喇叭上來,便使發燒友又愛又恨,十分頭痛-----ATC傳真度高染色極少,擴音機略有瑕疵便暴露無遺:ATC效率低難推,又要擴音機必v大,力量雄厚。又要靚聲,又要大力的擴音機,價格必定天文數字!這是想玩ATC的發燒友無法回避的問題,須要有思想準備,量力而行。否則,“娶”到家中,“養不起”,豈不尷尬。3.與當今其他名器相比,ATC確實不甚重視高頻延伸。它用Audax(現在也由Vifa代制)大口徑高音單元(與5/9、5/8所用相似),強調和中音的銜接而犧牲超高,結果形成ATC質感強而空氣感弱的特點。這對專業用途毫無妨礙(FM立體聲高隻到14000Hz),但在家用hi-end范圍裡,面對講究的發燒友,比較之下對ATC的音場和空間感便有所挑剔了。為其配一對極品超高音如Elac的“蘑菇頭”,不失為一個辦法。最後,ATC音箱的型號自成一派,按容積定名,如20就是20升,100就是100升。一般居室條件,20和20T最實用。

B&W:“新英國聲”或曰“英國/國際聲”的代表。與英國傳統的保守宗旨相反,B&W觀念新潮,在音箱結構上創新到令人目瞪口呆;但由於其品味甚高,給人留下的是倜儻瀟洒而不是矜奇弄怪的印象。現今大喇叭旗艦是“鸚鵡螺”,書架箱旗艦為“銀簽名”,都是創意非凡的傑作。不過正如超級跑車Jaguar220,豈是凡人敢做夢想者。B&W極端重視聲音的開揚通透,音場的準確重現,它是“線性相位單元排列”、“矩陣箱體支撐”的倡導者,其代表作是著名的801。801曾經在很長時間,成為hi-end英國音箱的象征,也是寶麗金等世界各大公司錄制數碼古典音樂的監聽箱。從這個意義上說,數碼錄音的旦L榮辱,B&W 801都有一份。B&W基本的聲底是開揚細致,鬆靈瀟洒,與ATC正相反,與“BBC聲”也甚為不同。我感覺B&W適應了現今雅皮一族的音樂口味,其商業成旦篫搘眶M。B&W現今已是大廠,產品檔次范圍極廣,除了前述極品系列外,800系列屬發燒系列,其中805是代表B&W的書架箱。P系列、600系列則系普及型產品。作為發燒友,總要買8字頭箱才好。

Celestion:這是英國最古老的音箱廠牌之一,歷史超過60年。Celestion在英國算大廠,除生產家用hi-fi箱外,還生產舞台專業箱,稱為百變龍系列。Celestion早年生產三路分音的Dittion系列,音色柔美,是七十年代英國家用箱的代表之一。八十年代初,設計出著名的兩路分音書架箱SL6,成為英國音響界的一 件大事,也是Celestion歷史上裡程碑。SL6的主要特點是,採用專門匹配設計的高質素聚丙烯盆中低音單元和銅振膜球頂高音單元,單元面板與音箱前障板匹配成型壓鑄,有內加強支撐的MDF板中型書架箱體。SL6的設計追求是一方面繼承“BBC音箱”的平衡度“音樂時”,另一方面減少乃至消除箱體共振染色,改善音場、定位、擴大動態范圍,以迎接“數碼時代”的到來。SL6的成它b海內外影響很大,音響界的釵h人由此改變了對“書架箱”的傳統認識,領略了精品級書架箱在動態、氣勢、低頻質感 、音場營造力、定位、層次……方面,凌駕於傳統多路分音落地箱之上的潛力。“不以尺寸論音箱”,這個觀念是由SL6帶起來的。由於SL6太成央A此後Celestion基本上放棄了落地式精品音箱(除了那次採用鋁帶高音單元的Celestion 7000的不成旦襄掑坏~),十余年來一直堅持發展兩路書架箱。在SL6基礎上,改用航空上的蜂窩鋁結構(所謂“飛機地板”)整體音箱,誕生了一代名器SL600。八十年代,SL600價格和質素皆鶴立雞群,被公認為兩路書架箱的皇者。SL600的音質在6仔的基礎上更上層樓,聲音極為開揚自然,幾乎毫無染色,音像完全脫離箱體,真實感驚人,“淡而有致”是對SL600的確評。此後,昂貴難造的銅膜高音單元存貨消耗殆盡,SL6改用同樣結構的鋁膜單元,甚至新出的SL700,雖然是SL600的後繼產品,也隻好用鋁膜單元,剩余的銅膜高音全用來制造了最後一批專供香港的SL600。由於改用鋁膜高音,SL6Si、SL700的韻味已遜於600仔,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實,但Celestion利用搞6系列時積累下的經驗,以低廉的價格推出3號仔。這是低價英國音箱中的異數,平衡度頗佳,音色淳正樸實,效率高易推動,是發燒初哥入門佳選,我曾經推薦無數朋友採用,都甚滿意。Celestion的最佳制作我認為仍系SL600。近年來在強手如林的英國喇叭廠的競爭下,Celestion漸失方寸,100號,300號都反應平平,傾盡全力的新旗艦Kingston,又在箱體上下奶牷A想重奪回至尊地位。不過今非昔比,物是人非,重溫舊夢恐不易矣。現今Celestion歸屬香港金山集團,大規模運作下,新一代產品轉向經濟級家庭影院,且與同屬金山的KEF漸漸靠攏。我隻希望廠方不要將歷史名器6仔系列斷產,讓新一代發燒友們可以領略到它的不朽。或者銅膜高音也有復產的一天?

Harbeth:終於談到著名的“BBC音箱”了。Harbeth正是一間典型的BBC小廠。它的創始人正是當年3/5A的設計者之一Dudley Harwood。這裡簡略地講一下“BBC音箱”和這幾家BBC廠的淵源,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七十年代初全面更換語言和音樂監聽用的音箱,設計這一代音箱的任務由Spencer Hughes和Dudley Harwood負責,設計要求實際上是突出語音還原的真切,兼顧古典音樂;在頻寬和動態范圍上沒有刻意要求,甚至在實際應用時不考慮立體聲播出,經常用單隻音箱!各位不要忘記,這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FM廣播正在推廣的時期,尚且不知什麼數碼錄音呢!為達成這個似乎技術要求不高,但現今看來人文內涵豐富的設計要求,設計者以敏銳的耳音為準,再加上英國傳統的保守、務實作風,選擇了簡單的兩路分音方案。同時在單元、分音器、箱體尺寸和結構上千錘百煉,再三斟酌,取舍分明:不惜降低音箱的靈敏度,不惜縮窄頻寬,不惜犧牲動態范圍和最大聲壓。這種分明的取舍,有失必有得。以尺寸最小,為流動採訪監聽設計的3/5A為例,由於採用小型密閉箱,低靈敏度的單元,復雜的分音器,靈敏度低至空前的82dB/W/M,音量小了,但失真極低,全頻銜接天衣無縫,中高音潤澤雅典,語言人聲固佳,歌唱、弦樂、鋼琴……均得其益。轉為立體聲用,配上腳架和給予高級擴音機驅動之後,其音場、層次、定位之佳,使當年的人們驚為空前的奇跡,似乎“無心插柳”,但現在看來,並不奇怪。而FM廣播頻寬高端隻到14000Hz,使設計者在設計中型監聽箱5/9、大型監聽箱5/8時,敢於使用中音質感極佳、高音延伸不足的Audax大口徑絹膜球頂單元(用中高音單元代替正統高音單元),求得質感無敵的中音。這一辦法也正是後來ATC音箱的招數。至於低音單元,則採用當時誕生不久的透明厚質聚丙烯膠盆單元。這種單元失真低,效率也低,阻尼特性與紙盆單元大不相同,音色偏慢、偏暗,帶“粘性”。要將之馴服,揚長避短,要在分音器,箱體上進行細致的校聲,量體度身,非常考奶O。事實上,5/9、5/8之後,兩位老大師它豕降h,BBC的後繼者再無用此單元的佳作,真所謂“將軍一去,大樹飄零”,音箱設計之難,由此可見!當時與BBC這一計劃有關的,還有承制Rogers音箱5/9和5/8的透明盆低音單元。而KEF則承制3/5A專用的B110低音、T27高音單元。此後Hughes和Harwood退休,為了不埋沒一生的奶牷A“發揮余熱”,各自開了一間小公司,在家繼續研制音箱。Harwood老先生開辦的就是Harbeth。此時“BBC音箱”已由音響界推介,在發燒圈中成為一個傳奇,慕名而來的各國音響代理不少,尤以日本和香港的發燒圈,最為推崇Harwood的聲音品味,香港代理稱其為雨後初晴,非常傳神。作為BBC箱的原設計者Harwood在校聲時,自然會保持其迷人的中頻,同時Harwood又深知現今的發燒友,對高頻空氣感、分析力的要求與往日不同,適度地增加了高頻延伸,低頻則推崇鬆厚自然,速度感與古典音樂最合拍。以一生的奶O修養作基礎,老師傅親手調校,Harbeth的聲音贏得了眾多的有品味的知音,但老先生年事已高,不善經營管理,Harbeth隻是個家庭作坊,無法滿足市場需要。1986年,年輕的Alan Shaw出現,Harwood老先生放手將公司移交給他主理,Harbeth在保持?原有BBC傳統的同時,走上了正規發展的道路。Alan Shaw管理經營有方,市場觀念正確。首先他向BBC申請牌照,恢復了在港方最為暢銷的3/5A的制造,同時又推出了Compact作為中型書架箱的精品,再就是把Harwood留下的最後設計MK-V完成投產,即現今的HL5。這樣形成了Harbeth從小到大一套兩路分音BBC血統的音箱,在發燒圈中建立了“BBC聲正統繼承人”的形象。
此後,Alan Shaw又出於適應AV要求和3/5A萬一停產的後備選擇,設計了P3。P3難能可貴地在發燒友中建立了聲譽,被視為“3/5A的合法接班人”。九十年代初,BBC公布了自家的最後一個音箱設計,用Dyna單元的5/12。Harbeth不失時機,第一時間獲得生產野i,進一步鞏固了“BBC正統”的形象。
此後,在一片家庭影院熱潮中,Harbeth特立獨行,不為所動,仍然堅守小規模正統音箱的生產,對推出新產品極為謹慎(隻出現過一種接替Compact的Compact7)。時至今日,代表BBC偉大傳統的英國音箱廠牌,Harbeth是最為淳正者,殆無疑議。KEF:英國產業化的大廠代表?公眾口味的“英國聲”。既為BBC代制3/5A專用的Bll0
阿毛
論壇顧問
論壇顧問
 
文章: 4248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5, 2000 2:44 am
來自: Taipei

回到 音響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9 位訪客